之前聽到兩個菩薩跟我講的小故事,剛好跟布施也有關係,所以跟大家分享:

幾十年前有一對夫婦在某地開自助餐館,因為當地很多工人會來吃飯,夫婦為了體恤工人們勞動時很辛苦,所以都會在餐盒中多加一些飯菜,譬如原本一碗飯是平平的裝,但夫婦都會讓飯滿出來變圓弧形的,菜的份量也會給比正常份量還多!逐漸一傳十,十傳百,生意越來越好,餐館也擴張越來越大,還開了分店。

到了夫婦老的時候把餐館交給子女來經營,但子女覺得飯菜就給正常份量就好了,一碗飯就用成剛好平平的,菜的份量也沒像以前給比較多,對於成本斤斤計較,逐漸客戶也會感受到這些變化,生意就越來越差,後來就經營不下去關店了。

那這故事就告訴我們,其實布施就是在這種細節中,當我們多給別人一點,這樣長期下來別人會覺得我們對他很好。如果是做生意時,這樣對別人好,看起來自己吃虧,但其實反而占了便宜,譬如你很用心對待客戶,結果客戶給你下了大單;或者就像這老夫婦經營餐廳,因為心裡體恤來吃飯的工人們勞動很辛苦,飯菜給的份量比較多,客戶看了很高興,就願意長期來吃飯,生意當然越來越好。

而因為布施做得好,因果上也是得到富裕的果報;那個性比較苛刻的人,因果上就得到比較貧窮的果報;這也是因為你布施的時候別人會更喜歡你,那別人有好處時也會想分給你,所以因緣果報這種東西就是這樣,這些業種都存在彼此的第八識如來藏中,如影隨形,躲都躲不掉。

那另一個菩薩說了另一個故事,有一個母親是久學證悟菩薩,她自己吃素,兒子也很願意吃素。她長期都幫兒子準備隔日午餐素食便當,有一次她問兒子說:「你中午要帶多少的素食鍋貼才吃得夠?」,兒子說:「要四十個。」,母親說:「怎麼那麼多才吃得夠啊!」兒子說:「因為同學們看到我的素食便當都覺得很好吃,都拿食物來跟我交換,但他們知道我吃素,都拿肉類或雞腿來換,所以我最後只吃到三個鍋貼。」

也就是說兒子把大部分食物都布施給同學了,因此才需要四十個鍋貼,但自己只吃到三個。這兒子因為在學校裡布施做得很好,所以同學們都很喜歡他,遇到困難時同學們也都會幫助他,這就是布施的現世利益。

那兒子長大後,也許有一天在事業上也會得到同學們的幫助,或者這些同學們有一天也會想跟這兒子來修學正法,這都是因為這兒子時常布施給他們。

也就是說布施不只是捐錢給正法道場或去做義工,隨時隨地對家人、朋友、同事、同學好,都可以修布施,對人家多一點好,幫個小忙當然也都是布施。布施做得好,別人就會喜歡你,重點也是要心甘情願布施!歡喜地布施。

當然也有「升米恩,斗米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對方會怨恨你。因此布施也是要有智慧。

布施做得非常大的時候甚至可以得到天下,古時候的君王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布施在佛道中目的就是要攝受眾生、攝受佛土,也就是說布施時還要把眾生引導到修行佛法中,如果布施時還可以把眾生逐漸攝受到佛道中,那是最好的布施!這樣也是對眾生真正有利益!

《優婆塞戒經》卷6〈五戒品 22〉:「若人施時不求果報,即是供養無上菩提,具足成就檀波羅蜜,修菩提道,能得未來無量功德,亦能自利及利益他。」(CBETA, T24, no. 1488, p. 1065, a22-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mus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