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第二段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7686911未完部分


請先看前面第一、二段的部分:

回應溫金柯先生〈從宗教衝突的觀點看蕭平實教團對藏傳佛教的攻訐〉一文(第一段)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7686907

回應溫金柯先生〈從宗教衝突的觀點看蕭平實教團對藏傳佛教的攻訐〉一文(第二段)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7686911


以下是第三段的內容


佛在《楞嚴經》中破斥密宗雙身法 


   
從上面幾段達賴喇嘛的書中我們可以得知,藏傳佛教的修行最後必須以「運用性交」的方式,才能達到他們的修行目的,也就是性高潮時的強大意識專注,來實證他們的意識「明光」境界,或是說「較細的證空之識」;可是這個明光境界(或是細意識)仍只是意識的境界,落入我見及我所見中,並且無法使人離欲,與佛教三乘菩提的實證完全無關,更落入了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說的「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佛陀在《楞嚴經》卷6中說: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婬,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婬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婬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祇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輪轉三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可見如果修行不斷淫欲的話,就如佛陀所說的將來必定會落入魔道,上品之人成為魔王,中品之人成為魔民,乃至下品之人成為魔女。而佛陀說祂老人家滅度之後的末法時代(也就是現在),就會有很多這樣的魔民在世間當中,然後廣行貪淫,卻作為眾生的善知識或是上師,讓眾生墮落離開佛菩提道;這就正好說明「以性交為最終修行方法」的藏傳佛教喇嘛活佛,就是佛陀預記的魔王、魔民。達賴喇嘛說:「對於佛教徒來說,倘若修行者有著堅定的智慧和慈悲,則可以運用性交在修行的道上….」,就與佛陀的說法完全違背,佛陀在此段經文最後提到「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佛陀說修行必須要離欲才可以,而且是身心都要斷除淫欲,可見像達賴此種「性交修行」絕對不是佛說,而是魔王波旬所說的。

      佛陀在《楞嚴經》說: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讚歎婬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畢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

    而且,我們以前在現代禪跟著李老師修學之目的,是為了證阿羅漢果得到解脫,在取證阿羅漢果以前必須先證初果斷我見;然而藏傳佛教認定成佛的境界是意識及身識住於所領受的樂空雙運境界中,落入意識及身識中,不可能斷除識陰我見,連初果都不可能實證,修習再久也無法斷我見,更別說是李老師倡導的親見本地風光的第八識如來藏本來面目。因此如果您繼續要修學藏傳佛教,那身為您以前同修、朋友的我,必定會感到非常的憂心,因為佛陀已經跟我們說了,在末法時代,如果跟著這種「讚歎婬欲,破佛律儀」的密宗師父修行,雖然您現在還沒修學到雙身法的階段,可是如果繼續修學常見外道法《廣論》的話,不但永遠無法斷我見,將來也必定會信受宗喀巴在《廣論》中所傳的雙身法,會如佛陀所說的「近則九生,多踰百世」,在九輩子或百世之後就變成魔眷屬,跟著他們修雙身法然後墮入地獄。



正覺義工菩薩的慈悲 


   
也許是因為這樣,當您在捷運站旁面對正覺義工菩薩發放破密口袋書時,您對他們慈悲地救護竟然是以「破口大罵」來回應,小弟雖為他們感到不捨,但也讚歎他們的慈悲忍辱行;他們當然知道發放破密書籍會引起許多虔誠但又不知密宗底細之信徒的極大反感,甚至招來言語或身體的傷害,這些救護您的義工菩薩們心中,就如同您想要救護別人,卻被對方反咬一口,但是您也堅持要把對方救出來的決心。這樣慈悲救護眾生的心行正是平實導師和正覺同修會的弟子們想要做的,但是正覺同修會這樣的發心竟然會被您們嚴重地誤解與詆毀,對於藏傳佛教的黑暗以及您等對正覺的嚴重誤解、誹謗,還可能是完全不想加以了解就給與錯評,小弟我只能引用李老師常用的古詩詞所說的,真是「看破世事驚破膽,視透人情寒透心」啊! 


結語 


   
最後希望您能夠了解平實導師和正覺教團救護眾生的慈悲苦心,也希望您能先好好閱讀平實導師的書籍,以及小弟舉出的諸多學者人士對藏傳佛教的破斥評論;畢竟您自稱是理性的學者,所以應該要先理性的看完諸多觀點後再做評論,而非跟著藏傳佛教的信徒人云亦云地誹謗平實導師。如此不智之舉造成未來世的惡報,這樣身為以前同門師兄弟的我,也會為您感到很難過的。

    佛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因此您跟小弟我在今生也是很有緣,我們同在一個社區是鄰居,並且跟您全家是世交,您跟阿姨看著我們第二代長大;記得在我們還沒到正覺跟平實導師修學的時候,有一次藍吉富老師跟您帶我們幾位年輕人和現代禪同修們,一起去日本參觀佛寺。那時您跟藍老師對小弟我等都很照顧,可惜的是我們在佛法上的見解差距很大,因此漸行漸遠。但是我們可以證明平實導師的說法是正確的,確實是符合佛陀在經典上開示──如來藏是萬法的根源,我們如今也已證實完全符合聖教量與現量。試想我們每個人往生後,五陰身心俱滅時,被識陰所函蓋的意識也斷滅了,那時是什麼東西能夠出生我們的下一世呢?五陰諸法會無因生嗎?五陰諸法會是單由父母與四大共生的嗎?必定有如李老師說的「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祕力量」,那就是萬法的根源如來藏;而我們所造的一切業種也都是如來藏在收存著,所以我們因為過去生有緣,今生才會再相遇,並且未來世也還會在相遇的,這都是因為有萬法的根源如來藏做為所依。或許您有機會也可以閱讀父親在《我的菩提路()》中的見道報告,他在三萬多字的文章中都有詳細說明為何平實導師所傳的是正法;或許您有機會也可以跟他深談,因為還有許多您不知道的事,不便公開講出來。

    在正覺學法五年多了,幾乎每週二平實導師講經,我都坐在最前面,平實導師講法時邊看著大家,並不是看著稿子講的;他有時候好像也看我這邊一下,似乎每個人的狀況,平實導師都一清二楚,常常平實導師講的內容剛好解決我的疑惑,好像有「他心通」一樣;或許是地上菩薩的智慧,可以感應到眾生如來藏流注出來的種子。

    平實導師在《楞嚴經講記》自序中寫道:「地上菩薩由無生法忍功德所成就之眼見佛性境界,能由如來藏直接與眾生心相應;雖然凡夫、賢位眾生之心仍不知已被感應,但地上菩薩往往已經於初次相見之時,即已感應其如來藏所流注之種子,由此而知彼眾生往世與菩薩結下善緣或惡緣。未離胎昧之已入地菩薩眼見佛性時,具有如是功德,故能由此直接之感應,作出對彼凡夫位、賢位等菩薩應有之開示與因應,此即是三地以下菩薩隨順佛性以後,在無宿命通、天眼通之情形下,仍能妥善因應眾生根性之緣由所在

       也因此每次我們帶新進的親友或同修來聽經,如果那位朋友是學一貫道的,平實導師當天就剛好講到一貫道;如果那位朋友是學現代禪的,平實導師當天就剛好提到現代禪;有的同修甚至帶領過去學基督教的朋友去聽經,平實導師當天就提到基督教。有一次剛好一位同修有個疑惑困擾了很久,平實導師那天講經就回答了他的問題,讓他很滿意。所以我以前就常覺得平實導師實在是太「神」了,現在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地上菩薩無生法忍的功德。這也都是您不知道的事。

    最後也希望當我們在社區相逢的時候,能夠慈悲的對待對方,心中不起瞋心;並且希望您能夠理解我們到正覺修學的道心,相信我們已往生的上師─李老師看到我們許多現代禪的同修們現在能夠到正覺跟隨大善知識平實導師修學,一定會感到非常的歡喜!因為正覺有真正的禪,而且是菩薩僧團,我們在這邊跟著「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正覺的同修師兄姊們個個都是慈悲調柔又受菩薩戒,具諸菩薩種性的菩薩;而平實導師也是再來的大菩薩,因為您沒有真的跟導師認識,不然您一定會被他的身行、口行所感動的。

    一般人在書中看到平實導師一直在破邪顯正,可能會以為平實導師應該是很兇的樣子,或是很嚴肅的人,然而事實剛好相反。我認為很難再找到像平實導師這麼親和的人,跟平實導師近距離接觸會感覺很舒服、很安全,心裡面會有喜悅的感覺。

    我從來沒看過平實導師大聲罵過哪位弟子,或是有生氣、不高興的模樣;我也從來沒感覺到平實導師會有沮喪或難過等心行,似乎眾生再怎麼樣犯錯,再怎麼誹謗平實導師,甚至也有比丘尼誣告平實導師,他還想要藉這件官司度她修學如來藏妙法而開悟呢;不論弟子犯了嚴重的過失,或做出對不起師門的事情,平實導師總會原諒對方,我想這就是大菩薩的證量才能如此吧!平實導師面對眾生時總是很慈悲,一點脾氣也沒有,就像是面對自己的小孩似的。如果您跟導師祂老人家擦身而過,您可能會覺得這位「伯伯」長者怎麼這麼和藹可親,但是這些事都是您不知道的事。 
 

最後祝福您能夠修學正法早證菩提 


末學善思合十敬上

 

 (全文完)


相關閱讀:

回應溫金柯先生:為什麼藏傳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法?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27686921

arrow
arrow

    Shamus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