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集
慚愧立誓,生謙下心 等視一切,未曾中退
- 詳細內容
由正銘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佛典故事》今天我們要來介紹「慚愧立誓,生謙下心;等視一切,未曾中退」,這則佛典故事是出自於《賢愚經》卷3中〈七瓶金施品 第18〉。由於這則的經文比較長,也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我們就直接介紹經文的大概意思。
這則經文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難親自聽聞,在某一個時節因緣,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那個時候比丘們分別在不同的國度中隨意安居,經過了九十日後,結夏安居已經結束,這些比丘們各自都回到 佛陀的安居處來面見 世尊,並且來諮受 佛陀的聖教。那個時候,世尊因為和這些比丘們離開有一段時間了,所以流露出慈悲的心來關懷他們,而且隨即舉起千輻輪相的神手,來慰勞這些比丘們,然後又以謙下之意來問訊眾比丘們說:「你們各自住在偏僻遙遠的地方,你們的飲食供養是否有匱乏嗎?」如來的功德在世間上是沒有人能夠相比的,如今尊貴的 世尊竟然用謙下之意來瞻望眾比丘們,而且從頭到尾都是懷著特別謙下的恭敬心。阿難看見這樣的情形,對其中的緣由感到非常奇怪,所以就向 佛陀稟白說:「世尊您出現於世間,乃是最為殊勝奇特的,您的功德跟智慧更是世間希有的,而您今天卻以謙下之意來慰勞問訊眾比丘們,這是何等地清淨純善的行為啊!不知道世尊您興起顯發這樣謙卑的言行,是在遠時呢?還是在近時呢?」世尊回答說:「欲知不乎?明聽善思,當為汝說,奉教善聽。」(《愚賢經》卷3)也就是說:「想要知道嗎?仔細地聽!而且要好好地思惟,我將為你們說明,你們應該要奉持聖教而善於聽聞。」
接下來,佛陀就告訴阿難說:「在過去久遠的無數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以前,這個閻浮提有一個大國叫作波羅奈國,那個時候有一個人,他喜歡經營自己家裡事業,而且他特別喜愛黃金。因此他辛勤努力地積聚家財,而且精勤地勞役工作,不管是東南西北,只要有可以累積錢財的工作,他都會盡量去作,所得的錢財,他都全部用來買黃金。當他累積到一瓶黃金的時候,他就在他的房間內挖掘一個洞,然後把這瓶黃金埋藏在地下。他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精勤地工作,經年累月地過去,他始終都不在衣食方面享受,一心一意都只放在錢財的積聚上面;最後終於讓他積集到七瓶黃金,他把它們全部都埋藏在房間的地下中。這個人後來因為疾病而往生,而且由於他貪愛黃金,因此轉生投胎成為一條毒蛇;也由於牠對黃金貪愛的習氣非常重,所以成為毒蛇以後,牠還是回到自己原來的房間內,繼續守護這些儲金瓶。就這樣經年累月過了很多年了,牠的房舍都已經磨損壞滅了,因此也沒有人再繼續住在裡面了,可是這條蛇依然繼續守護著這些儲金瓶。隨著年歲增長,這條蛇最後也命終了,可是由於牠貪愛黃金的習氣非常重,而且這個貪愛心從來也不曾止息過,所以捨棄這個蛇身以後,牠又再次受生為蛇,繼續自己以自己的蛇身來纏繞這些儲金瓶。就這樣繼續輾轉經過了數萬年,終於在最後一世又受生為蛇時,牠厭倦之心就開始生起了,也開始自己思惟:『為什麼生生世世都受生為蛇呢?』也瞭解到這些緣由:『就是因為貪著這些黃金的緣故,所以我生生世世都受生為蛇,這樣的惡身形是不會休止的;因此我現在應當要把這些金子布施在好的福田中,使得我能夠生生世世蒙受這個布施的福報。』當牠這樣思惟清楚,並起了決定心以後,就前往道路旁邊,竄身在草叢之中藏匿自己的蛇身,而且觀看著四周,心裡也想著:『假使有人來到,應該跟他說明並請求他幫忙。』那時候毒蛇恰巧看見有一個人順著道路走來,這條蛇就呼喚他;這個人聽聞到呼喚聲,左顧右盼地尋找,但卻看不到人。由於只有聽到叫喚的聲音卻找不人,因此這個人又繼續在他的道路上往前走,這條蛇只好現形叫喚說:『喂,這個人!你可以再靠近我。』這個人回答蛇說:『你是條毒蛇,全身都是毒,叫喚我要作什麼用呢?我如果接近你的話,可能會被你所傷害。』這條蛇就回答這個人說:『我如果是懷著惡心的話,就算你不來接近,我也能夠害你。』這個人因為恐怖被蛇所害,就走向毒蛇所在的地方;這蛇就告訴這個人說:『我現在這個地方有一瓶黃金,想要請你幫我用它來供養積福,你能夠幫我作嗎?如果你不作的話,我將毒害你。』這個人就回答這個蛇說:『我可以幫忙作。』這時候,這條蛇就帶著這個人一同來到藏金的所在,拿出黃金給這個人,而且又告訴這個人說:『你拿這些黃金去供養眾僧,而且在施食供養的當日,好好地抬一個阿輸提容器來這裡,把我抬到供僧的地方。』這個人就擔著黃金來到僧眾的寺院伽藍處,交付給僧眾中的維那,然後將以上全部事情的經過向僧人說明,並說這條毒蛇想要廣設供養,請確定供養施食的日期。僧人接受這些黃金,也開始籌辦美食齋飯;供養施食的日期來到時,這個人就拿著一個小阿輸提來到蛇的處所,這蛇看見這個人,心中非常歡喜、喜悅,也以慶慰的心向這個人問訊、問好,隨後就盤繞自己的蛇身進入阿輸提容器中;於是這個人就用白布疊覆蓋在蛇上,擔著這蛇往佛塔寺院處走去。在道路中,遇到另一個人來問擔蛇人:『你是從哪裡來的?身體步履狀況還好嗎?』這位擔蛇人,竟然默然不答對方的問訊,對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問訊,這位擔蛇人就是不出一言回答。這時候這條毒蛇因此也起了瞋恚心,心中含毒熾盛,想要毒殺這位擔蛇人,不過這條毒蛇還是強忍住了。過了一會兒,自己又想:『為何這個擔蛇人不知時宜,別人好心好意向你問候,並且是鄭重再三地問候,他居然沒有回答一語,這真是很大的過失之疾啊!』這條蛇起了這個念以後,牠的毒心又再次興起,也起了猛烈熾盛的瞋恚心,這時牠又想要毒害這位擔蛇人。在即將要吐出毒液的時候,這條蛇又自己思惟:『這個擔蛇人是在為我作福啊!我還沒有報答他的恩德呢!』這樣子的再三思惟,這條蛇還是將自己的瞋毒心降伏住了,而且也這樣想:『這個擔蛇人對於我已經有大恩德,雖然他現在又造作罪業,但是這件事還是應該安忍爲好。』當走到前面的空曠處時,這條蛇就告訴這位擔蛇人說:『把我放在地上。』然後用非常嚴厲的言語責備這位擔蛇人,而且非常懇切地告誡他應該如何作。這位擔蛇人因此內心便起了懺悔心,也深深覺得慚愧自責;並且生起謙下之心,也願意莊重誠摯地垂視一切眾生。這條蛇又重複囑咐說:『不要再犯這樣的過失了!』隨後這位擔蛇人又繼續擔蛇,來到眾僧的寺院伽藍處,把蛇放在僧衆面前。當眾僧齋食的時間已經到了,僧衆們沿路排隊站立,恭敬地接受供養。這條蛇就命令這位擔蛇人,對眾僧次第遞上香品而作供養,並且自己以信心恭敬地正視著那些受香者,就這樣一直注視到最後,目不轉睛。接著眾僧人引導遶行佛塔的周匝,然後這位擔蛇人拿著水,一一爲僧衆洗手。這條蛇內心懷著無限的敬意看著洗手的人,而且沒有厭倦之心。眾僧人齋食完畢後,再度為這條蛇廣泛地宣說佛法;這條蛇聽聞佛法後,又加倍的歡喜,更增加布施之心,因此帶領僧人維那來到自己本來藏金的所在,將剩餘的黃金六瓶全部都用來布施僧眾。這樣造作福德完畢後,這條蛇便取命終了,也由於這樣供僧眾的福德,而往生忉利天。佛告訴阿難說:『要知道那時候的擔蛇人並非別人,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過去身,當時的毒蛇就是現在的舍利弗。我在往昔擔蛇的時候,被蛇教誡指責,因此生起慚愧心而立定誓願,因此生起謙下之心而平等地看視一切眾生;一直到今天,這個誓願從來沒有中途退失過。』這時各比丘以及阿難等,聽聞佛陀所說都歡喜奉行。」
經文的大意我們介紹完了,接下來我們簡單地介紹出現在這則故事的幾個名相。首先我們來介紹「伽藍」。伽藍這個名詞來自梵語,也可由音譯為僧伽藍摩或僧伽藍。伽藍就是僧人念經聚集的地方,或者是僧眾共住的處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寺院或者是寺廟。接下來我們來介紹「維那」,維那又稱作都維那。在古代叢林,維那是僧院中的綱領職事,掌理僧眾的進退威儀等等的事情,所以故事中這位擔蛇人在寺院中討論有關供養僧眾的事情,是跟維那接洽的。
最後這個故事也給我們幾個啟示:第一,我們一定要廣結善緣。例如 世尊的前身,也就是這位擔蛇人,因為毒蛇的告誡及指責的因緣,而生起慚愧心並立定誓願,也因此生起謙下之心,而平等地看待一切眾生;一直到 世尊成佛,這個誓願從來沒有中途退失過。所以廣結善緣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這條毒蛇也因為這一次告誡及指責的因緣,與這位擔蛇人結了善緣,所以在佛世時,才有機緣來跟 世尊再次結緣,並成為 世尊座下的智慧第一的弟子。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廣結善緣。第二個啟示是,至誠心供養。佛法僧三寶的福德很大,這條毒蛇除了捨離貪欲心,及以正知正見教導擔蛇人生起謙下心以外,這條毒蛇並以種種的方便善巧和以至誠心來供養三寶,以這樣的功德竟然可以由畜生道直接往生到忉利天,可見至誠心供養佛法僧三寶的福德很大。第三個啟示是,要我們學習 佛陀在因地的時候,藉由某個因緣生起慚愧心,並立定誓願生起謙下之心,而平等地看待一切眾生,而且一直到 世尊成佛,這個誓願從來沒有中途退失過。這個啟示,我們分為幾個部分來探討,首先我們來說慚愧。很多人一直以為慚愧是不好的,其實「慚」與「愧」是兩個善法,它們是被歸類在百法明門中的十一個善法中。慚跟愧也是我們人類為什麼跟畜生不同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能生起慚愧心是好事。其次這則故事的另一個重點是生起謙下之心,俗話說:「謙受益,滿招損。」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懂得謙虛,因為時時保持謙虛,才能用低姿態去向他人學習,這樣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成長機會。學佛人必須要隨時保持謙虛的心,才能讓慢心不會生起,也才能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故事中這位擔蛇人在道路中遇到另一個人,因為不懂得以謙下之心對待人,所以對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問訊,這位擔蛇人都不曾出一言回答;不單單問話的人會不高興,連這條需要他幫忙的毒蛇也因此起了瞋心想要毒害他。所以不懂得以謙下之心對待人,是很危險的。另外,這個故事也提到,這位擔蛇人生起慚愧心立下誓願後,一直到 世尊成佛,這個誓願從來沒有中途退失過,可見這位擔蛇人精進心是相當堅定的,也足見 世尊在因地,善根是非常非常深厚的,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第四個啟示是,有些欲貪習氣很重的人,除非有正知正見,或者是能夠值遇善知識讓他改正,否則也真的必須要讓他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受到不好的果報,才有機會改正他。所以故事中,這一條毒蛇的前世因為貪愛黃金,因此轉生投胎成為一條毒蛇;由於牠對黃金貪愛的習氣非常重,所以成為毒蛇後,牠還是回到自己原來的房間裡面,繼續守護這些儲金瓶;一直到這條毒蛇命終了,還是因為牠貪愛這些黃金的習氣非常重,因此捨報後,牠又再次受生為蛇,繼續來守護這些儲金瓶;這樣一世又一世,輾轉經過了數萬年,一直到最後一世受生為蛇時,才生起厭惡的心,也才開始去思惟、自己思惟:為什麼生生世世都受生為蛇?也才瞭解到這些緣由,都是因為貪著這些黃金的緣故,最後才懂得應該要把這些黃金布施在好的福田中。所以在三界中許多愚癡的眾生,如果沒有善知識的正知正見教導,他們的惡習就會導致不好的果報,而且會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受到類似的果報,一直到業報盡了,或者是因為某個因緣,而讓他開始對這些惡習產生了厭惡心,這時候才有可能將這些惡習改正。所以說依止善知識是很重要的,而且一定要依止能夠教導我們正知正見的真正善知識。
今天的佛典故事「慚愧立誓,生謙下心;等視一切,未曾中斷」,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
《賢愚經》卷3〈七瓶金施品 18〉:「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諸比丘,各處異國,隨意安居;
世尊告曰:「欲知不乎?明聽善思!當為汝說。」「奉教善聽。」
佛告阿難:「過去久遠,無數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此閻浮提,
時諸比丘,阿難之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4, no. 202, p. 369, a21-p. 370, a4)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