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八月份的正覺電視弘法時間!八月一日起的週一到週五下午兩點到三點請看法界衛星電視台(台北是102台)有播出正覺電視弘法「菩薩正行(二)」與「學佛釋疑(三)」!我每天都有看!

今天引用正光老師說的一個孝養父母的經典故事與大家分享!

如何供養三寶(二)─菩薩正行(二)第2集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10/2

佛陀在《雜寶藏經》中說:「於父母所,少作供養,獲福無量;少作不順,獲罪無量。」

最後又說:「如果對於父母做了少許不善,一定得大苦報,能少作供養,獲福無量。我們應當盡心奉養父母。 」

經典中常常提到孝順父母的福德很大,那如果不孝父母的罪報也很大!請大家看這個故事!

以下引用自網路的白話翻譯,最下面也有經典原文!詳情請看: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0/95553.html

(雜寶藏經卷第一)慈童女緣

    釋迦牟尼佛在王捨城告誡諸位比丘說:「供養父母哪怕僅僅一點,也能夠獲福無量,即使是少許作了一些不孝順的事情,也會獲罪無量。」

    諸位比丘說:「世尊啊,這罪福報應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釋迦牟尼佛說:「在過去很久以前,在波羅奈國有一位長者的孩子叫慈童女。他的父親很早就死了。錢財也花費盡了。於是他出賣勞力打柴為生。一天得到兩個錢,全部交給母親。後來賺的多了點,每天得到四錢,也同樣供養母親。這樣又漸漸增長,每天得到八錢,供養母親。這樣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的事情,遠近都來買柴,獲利轉多。每天得到十六錢,都供養給母親。

    大家見到他聰明又有福德,就勸他說:『你父親在的時候常入海采集寶藏,你為什麼不也入海尋寶呢?』慈童女聽後就問母親:『我父親在的時候常做什麼行業呢?』母親告訴他:『你父親在的時候,經常入海尋寶。』慈童女向母親說:『我的父親能夠入海尋寶,那我為什麼不能入海尋寶呢?』

    母親當然不願這個孝順仁慈的孩子離去,但是卻開玩笑說:『你也可以去。』

    得到母親的允諾,慈童女便打定主意,尋找旅伴。鄭重向母親告辭。母親說道:『我只有你這麼一個孩子。除非我死了,怎麼能放你走呢?』慈童女回答說:『如果當初您不允許的話,我自然不敢打這個主意,但是母親已經准許了我,為什麼又阻攔呢?當然要立信而行,不可能再留在這裡。』

    母親見到孩子意志堅決,於是抱住他的腳痛哭,說道:『你除非等到我死了,怎麼能現在離去呢?』但是慈童女掰開母親的手,拔出腳,扯斷了母親數十根頭發。母親害怕孩子獲不孝之報,於是放他離去。同商賈伙伴,入海尋寶。尋到寶島,取得寶物,與同伴返回。

    返回的道路有兩種,一是水道,二是陸路。眾人都說從陸路走。當時的國家法度有這樣的規定:如果有盜賊來搶劫,抓獲商主,那麼商人的貨物都歸盜賊,如果沒有抓住商主,那麼商主索要時要把財物歸還。所以慈童女總是和同伴分開宿營。其它商人起的早,會提醒叫他。一次夜間大風,商人早起,忘了叫他,這樣慈童女就丟失了同伴,也不認識路。

    見到有一座山,於是遍登至山頂,遠遠看到有一座琉璃色的城池。因為饑渴困乏,於是慈童女快速向城中進發。這時城中有四名玉女,手中持如意寶珠,歌舞彈唱,前來迎接。留慈童女在城中生活,經過四萬歲,享受無盡快樂。後來自然生出厭離心。便想離去。諸名玉女都說道:『閻浮提人,反復無常,和我們共同生活了四萬歲,卻說走就走。』

    慈童女不理會她們的言語,前行見到一座玻璃城,有八名玉女前來迎接,與其在城中歡愉度日,過了八萬歲。慈童女再次厭離捨去。

    這一次又到了一座白銀城,有十六名玉女,持如意珠,前來迎接。十六萬歲,享受快樂。之後慈童女又棄之離去。到達黃金城,與三十二名玉女快樂享受了三十二萬歲,再次想要離去。

    諸玉女對他說:『你從前所住都是很好的處所,但是從此出去,便沒有好的住處了。』慈童女聽了這話認為是諸女想挽留他,故此找這樣的借口。如果繼續前行一定有更好的地方。於是離開黃金城。

    遠遠的看到一座鐵城,心中不覺奇怪。於是想,外面雖然是鐵,裡面想必極好。繼續前進,也沒有玉女來迎。又想:『看來此城中一定十分快樂,所以沒有空來歡迎我。』於是前行,進入鐵城。

    城門有一個頭戴火輪的人,把此火輪放到慈童女的頭上,便自己出去了。慈童女問旁邊的獄卒說:『我頭頂的火輪什麼時候可以摘下來呢?』回答他說:『世間有人,造作同你一樣的罪福。,入海采寶,經歷各城,時間也一樣,然後才能代替你。這個鐵輪始終不會墜落到地上。』

    慈童女說:『我做了什麼福,造了什麼罪?』回答說:『你在閻浮提以兩錢供養母親,所以得到琉璃城,四如意珠,四名玉女,四萬歲中享受快樂。因為四錢供母,所以得玻璃城,八如意珠,八名玉女,八萬歲中享受快樂。如此類推,得福增倍。但是因為你不順母意,扯斷母髮,所以得到鐵輪的果報。必定有人代替你,才可以解脫此苦。』

    慈童女又問:『這獄中有和我這樣受罪苦報的嗎?』獄卒回答:『有啊,數不清呢。』聽了這話,慈童女暗自思忖:『我決對不能免除此苦報,願一切應當受苦者的罪報都集中到我的身上,令我代受吧。』剛有此念,鐵輪墜地。慈童女問獄卒:『你不是說此輪不會墜地,現在怎麼落到地上了呢?』獄卒十分生氣,以鐵叉重擊慈童女頭,把他打死了。命終後慈童女生都率陀天。

    其實那時的慈童女就是我。比丘們當知,如果對於父母做了少許不善,一定得大苦報,能少作供養,獲福無量。我們應當盡心奉養父母。 」
 (以上白話翻譯转自学佛网: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0/95553.html)

 

《雜寶藏經》卷1:「慈童女緣
昔佛在王舍城,告諸比丘:「於父母所,少作供養,獲福無量;少作不順,獲罪無量。」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罪福之報,其事云何?」
佛言:「我於過去久遠世時,波羅奈國有長者子,名慈童女,其父早喪,錢財用盡,役力賣薪,日得兩錢,奉養老母。方計轉勝,日得四錢,以供於母;遂復漸差,日得八錢,供養於母;轉為眾人之所體信,遠近投趣,獲利轉多,日十六錢,奉給於母。
「眾人見其聰明福德,而勸之言:『汝父在時,常入海採寶。汝今何為不入海也?』聞是語已,而白母言:『我父在時,恒作何業?』母言:『汝父在時,入海取寶。』便白母言:『我父若當入海採寶,我今何故不復入海?』母見其子慈仁孝順,謂不能去,戲語之,言:『汝亦可去。』得母此語,謂呼已定,便計伴侶,欲入海去。莊嚴既竟,辭母欲去。母即語言:『我唯一子,當待我死,何由放汝?』兒答母言:『先若不許,不敢正意。母已許我,那得復遮?望以此身立信而死。許他已定,不復得住。』母見子意正,前抱脚哭,而作是言:『不待我死,何由得去?』兒便決意,自掣手出脚,絕母數十根髮。母畏兒得罪,即放使去。共諸商賈,遂入於海。達到寶渚,多取珍寶,與諸同伴,便還發引。
「時有二道,一是水道。一是陸道。眾人皆言從陸道去,即從陸道。時彼國法,賊來劫奪,若得商主,諸商人物,皆入於賊;不得商主,雖獲財物,商主來還,盡歸財物。以是之故,是慈童女,恒出營別宿,商人早起,來迎取之。一夜大風,商人卒起,忘不迎取;商主於後,即不得伴,不識途徑。見有一山,便往至上,遙見有城,紺琉璃色,飢渴困乏,疾走向之。爾時城中,有四玉女擎如意寶珠,作倡伎樂,而共來迎,四萬歲中,受大快樂。於是自然,厭離心生,便欲捨去。諸玉女言:『閻浮提人,甚無反復,共我生活,經四萬歲,云何一旦捨我而去?』不顧其言,便復前行。見頗梨城,有八玉女,擎八如意珠,亦作伎樂,而來迎之,八萬歲中,極大歡樂。生厭惡心,復捨遠去。至白銀城,有十六玉女,擎十六如意珠,如前來迎,十六萬歲,受大快樂,亦復捨去。至黃金城,有三十二玉女,擎三十二如意珠,如前來迎,又三十二萬歲,受大快樂,亦欲捨去。諸玉女言:『汝前後所住,常得好處,自此已去,更無好處,不如即住。』聞是語已,而自念言:『諸玉女等,戀慕我故,作是語耳,若當前進必有好處。』即便捨去。
「遙見鐵城,心生疑怪,而作是念言:『外雖是鐵,內為極好。』漸漸前進,並近於城,亦無玉女來迎之者,復作念言:『城中甚似極大快樂,是故不及來迎於我。』轉轉前進,遂入鐵城。門關已下中有一人頭戴火輪,捨此火輪,著於童女頭上,即便出去。慈童女,問獄卒言:『我戴此輪,何時可脫?』答言:『世間有人,作其罪福,如汝所作,入海採寶,經歷諸城,久近如,然後當來代汝受罪。此鐵輪者,終不墮地。』
「慈童女問言:『我作何福?復作何罪?』答言:『汝昔於閻浮提,日以二錢,供養於母,故得琉璃城,四如意珠,及四玉女,四萬歲中,受其快樂。四錢供養母故,得頗梨城,八如意珠,八玉女等,八萬歲中,受諸快樂。八錢供養母故,得白銀城,十六如意珠,十六玉女,十六萬歲,受於快樂。十六錢供養母故,得黃金城,三十二如意珠,三十二玉女,三十二萬歲,受大快樂。以絕母髮故,今得戴鐵火輪,不曾墮地;有人代汝,乃可得脫。』
「又問言:『今此獄中,頗有受罪如我比不?』答言:『百千無量,不可稱計。』聞是語已,即自思惟:『我終不免,願使一切應受苦者盡集我身。』作是念已,鐵輪即墮地。慈童女語獄卒言:『汝道此輪,不曾有墮。今何以墮?』獄卒瞋忿,即以鐵叉打童女頭,尋便命終,生兜術陀天。欲知爾時慈童女者,即我身是。
「諸比丘當知!於父母所,少作不善,獲大苦報;少作供養,得福無量。當作是學,應勤盡心奉養父母。」」(CBETA, T04, no. 203, p. 450, c18-p. 451, c8)

 

如何供養三寶(二)─菩薩正行(二)第2集

 
菩薩正行(二)第2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如何供養三寶(二)
菩薩正行(二)影音連結

 

相關閱讀:

又到了愛媽媽的季節:浴佛節與母親節到了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77746310

《地藏經》以大悲心布施貧窮,福德等同供佛(次法八之一)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83775491

迴向成佛—— 讓福德暴漲無量倍的方法(次法七之四)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82790765

施主的殊勝——大福從心生(次法七之三)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82299425

《地藏經》光目女的故事(次法七之二)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82113377

《地藏經》聖女為母修福、供佛的故事(次法七之一)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81959144

次法─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category/2437239 

成佛之道必須從孝順中來(次法六之四)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80707007

父母恩重大於須彌山(次法六之三)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80138081

不孝的果報—耶輸陀羅懷孕六年的因緣(次法六之二)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78899246

孝養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次法六之一)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78241838

供佛功德(次法五之二)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77386886

布施的對象:報恩田、功德田、貧窮田(次法五之一)」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76865684 

 

 

arrow
arrow

    Shamus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